返回 健康管理—两性健康—葳蕤366

警惕心脏“隐秘警报”:全面剖析心绞痛,从认知到自救与预防

2025-07-18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00万人被确诊为心绞痛,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在首次发作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心脏病的信号。心绞痛,这个名字看似仅仅指向“疼痛”,但实际上背后潜藏着致命的危险,它极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的典型表现之一,其本质是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就如同一个精密的发动机,而冠状动脉就像是为心脏输送“燃料”的“输油管道”。当这条“输油管道”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痉挛或者狭窄等原因,无法满足心肌对血液供应的需求时,心肌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状况,进而引发胸痛或者不适。

心绞痛的三种类型

稳定型心绞痛

这种类型的心绞痛通常在运动、情绪激动的时候发作。当患者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能够得到缓解,而且疼痛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小于10分钟。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比较危险,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可能发作。它的疼痛程度较为剧烈,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超过20分钟,这其实是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

变异型心绞痛

变异型心绞痛大多在夜间发作,它与冠状动脉痉挛有关,患者需要警惕猝死风险。

心绞痛的“伪装术”:疼痛可能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心绞痛就是“心口疼”,但实际上它的表现更为复杂。心绞痛的放射性疼痛常常让人产生误判,以下这些症状需要引起警惕:

左肩、左臂疼痛:疼痛会像“肩周炎”一样,放射至无名指和小指。

牙痛、下颌痛:容易被误认为是“牙周炎”或者“关节炎”。

胃痛、腹胀:疼痛如同“胃炎”一样隐隐作痛,甚至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喉咙堵塞感:感觉像“咽炎”一样,总是想吞口水,却找不到病因。

背部、颈部疼痛:会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或者“肌肉拉伤”。
特别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者痛觉敏感度低的人群,可能会出现无痛性心绞痛,仅仅感到胸闷、乏力、气短,这类人群更需要提高警惕。

心绞痛的高危诱因:你可能每天都在“踩雷”

心绞痛的发作并非偶然,以下这些因素会加速心脏“罢工”:

饮食不当:暴饮暴食、高脂饮食,比如吃火锅、烧烤等,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

情绪波动:愤怒、焦虑、过度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寒冷刺激:在冬季或者处于空调房内,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心绞痛。

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心脏对氧气的需求会急剧增加。

慢性病叠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动脉硬化的速度会更快。

吸烟与酗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扩张血管后反而会导致血压波动。

心绞痛的自救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发作时的黄金3分钟

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者躺下,避免继续消耗氧气。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片0.5毫克,如果5分钟内疼痛没有缓解,可以重复含服1次。若含服3次后仍然无效,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保持冷静,进行深呼吸,避免恐慌加重心率。

家庭常备药箱清单

速效救心丸:这是一种中成药,可以辅助缓解症状。

阿司匹林:在急性发作时嚼服300mg,能够减少血栓风险。

氧气瓶:供氧可以快速改善心肌缺氧的状况。

紧急情况识别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必须立刻就医:

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含药无效。

伴随冷汗、呕吐、濒死感。

夜间平卧时呼吸困难,这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

预防心绞痛:从“血管清洁工”做起

控制“三高”指标

血压:要控制在小于140/90mmHg,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在小于130/80mmHg。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要小于2.6mmol/L。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要小于7%。

日常生活调养

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每天蔬菜摄入300 – 500克、水果摄入200 – 350克,主食的三分之一为全谷物。

运动:每周进行3 – 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运动30分钟,心率不超过(220 – 年龄)×60%。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50%的心绞痛风险,男性每日酒精摄入要小于25克。

心理调节

学会压力管理,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规律作息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避免长期熬夜,保证每天7 – 8小时的睡眠,午休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心绞痛并非“小毛病”,它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每一次胸痛、每一次“莫名”的不适,都可能是生命在发出提醒。记住:每一次胸痛都是心脏在说话,及时倾听、科学应对、长期预防,才是守护生命核心的最佳策略。

最新文章

别再只看实际年龄,器官年龄才是衰老健康新标准

健康

 

阅读10300

防大脑萎缩有妙招,5分钟舌头操+5种食物安排上

健康

 

阅读18503

小小踮脚动作,蕴藏大大健康玄机

健康

 

阅读13758

过度运动原来有这么多危害!这几种运动老人千万不要尝试!

老人

 

阅读15272

初伏来了,建议女人少吃绿豆和黄瓜,多吃这3样

热点

 

阅读19690

冀ICP备20220190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