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管理—两性健康—葳蕤366

别让HPV恐惧吞噬生活!从感染困惑到科学防治,守护女性健康与幸福

2025-06-27

“我才25岁,怎么可能患上宫颈癌呢?”
“明明我就只有老公这一个性伴侣,怎么还会查出HPV阳性呀?”
“男生也会感染HPV吗?那我是不是也该去做个检查呢?”

在我国,女性HPV感染率高达15.4%,大约80%有过性行为的女性,在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HPV。然而,由于对HPV存在诸多误解以及污名化现象,使得无数女性背负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女性因此不敢开启恋爱之旅,有的婚姻关系因此破裂,甚至还有女性因为害怕癌变而走向极端。更令人痛心的是,每年宫颈癌会夺走约6万名中国女性的生命,而其中大多数悲剧原本是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来避免的。

那么,HPV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何会让人如此恐惧呢?
HPV,也就是人乳头瘤病毒,它是一种专门感染上皮细胞的病毒,目前已经发现了超过200种亚型。依据其致癌风险,HPV被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HPV感染的特点

  1. 无症状感染:80% – 90%的HPV感染者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了。
  2. 自限性:大约50% – 90%的HPV感染能够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1 – 2年内清除。
  3. 持续感染的风险:有少数人(5% – 10%)感染HPV后,无法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清除病毒,这种情况就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进一步癌变。

HPV的传播途径

很多人认为HPV仅仅通过性行为传播,但实际上真相要复杂得多:

  1. 性接触传播:这是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
  2. 母婴传播:感染HPV的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3. 密切接触传播: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比如接吻、拥抱等,也有传播病毒的可能。
  4. 间接接触传播:共用毛巾、浴缸、马桶等物品时,如果皮肤或黏膜有破损,也可能感染HPV。
  5. 医源性传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也可能成为HPV的传播途径。

感染≠得病,关键要认清真相

  1. 大多能自愈:80% – 90%的HPV感染(尤其是年轻女性),能够在1 – 2年内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2. 持续感染才危险:当高危型HPV在宫颈“长期驻留”(通常指超过2年),就可能引发宫颈细胞异常(癌前病变)。如果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经过5 – 15年,就有可能发展为宫颈癌。

为何宫颈最易受伤

HPV特别喜欢侵犯宫颈的鳞状 – 柱状上皮交界处(也就是转化区),这个部位的细胞更新比较活跃,所以更容易被病毒“攻陷”。

HPV感染的“双峰”陷阱,两个年龄段最危险

中国女性的HPV感染率呈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

为什么年轻人也要提高警惕

一项2025年的研究发现,在15 – 29岁的女性中,HPV感染率高达19.9%,而且感染的类型大多是高危型。年轻女性的宫颈组织相对比较“娇嫩”,病毒更容易引发细胞异常。

HPV感染的“信号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大多数HPV感染是没有症状的,但以下表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1. 尖锐湿疣:在生殖器或肛周出现菜花样的赘生物,并且伴有瘙痒、出血等症状。
  2. 宫颈异常出血:比如同房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等。
  3. 白带异常:白带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等。
  4. 下腹疼痛:可能还会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

重要提醒:HPV阳性并不等同于宫颈癌!大多数HPV感染是可以自愈的,但需要定期进行筛查,以便监测病情的变化。

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终极武器”

HPV疫苗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它通过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1. 为什么越早接种越好
    • 免疫应答更强:9 – 14岁的女孩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是18 – 26岁女性的1.42 – 3倍。
    • 保护效果更持久:研究表明,HPV疫苗的保护期至少可以达到16年,无需频繁补种。
    • 首次性行为前接种效果最佳:在未感染HPV时接种疫苗,可以覆盖更多的病毒型别。
  2. 国内HPV疫苗有哪些选择
    • 国产2价疫苗:覆盖HPV16/18型,这两种型别是导致84.5%宫颈癌的“元凶”,价格相对亲民,适合9 – 14岁的女孩。
    • 四价疫苗:覆盖HPV6/11/16/18型,既能预防尖锐湿疣,又能预防宫颈癌。
    • 九价疫苗:覆盖HPV6/11/16/18/31/33/45/52/58型,保护范围最广,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3. 男性也能接种,“男女共防”才是关键
    男性感染HPV后,可能会引发阴茎癌、肛门癌,并且会成为病毒传播的“中间桥梁”。从2025年起,国内已经开放男性接种四价、九价疫苗(年龄范围为9 – 26岁)。

宫颈癌筛查:早发现早治愈

  1. 双筛黄金组合
    • HPV检测:主要检查是否存在高危型HPV病毒感染(这是病因检测)。
    •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主要检查宫颈细胞是否存在异常(这是结果检测)。
  2. 筛查方案(参考)
    • <25岁:通常不需要进行筛查(除非属于高危人群)。
    • 25 – 29岁:首选单独进行TCT检查,每3年一次。
    • 30 – 65岁:最佳方案是HPV + TCT联合筛查,每5年一次;也可以选择单独TCT每3年一次;或者单独HPV每5年一次(如果HPV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补做TCT检查)。
    • >65岁:如果既往筛查充分且结果正常,可以停止筛查(但需遵医嘱)。

筛查结果异常怎么办:筛查结果异常并不意味着就患上了癌症!此时需要遵医嘱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如CIN1/2/3)。癌前病变(CIN2/3)是可以治愈的!通过LEEP刀、冷冻、激光等治疗方法,可以阻断癌变的进程。

HPV感染≠绝症,科学应对是关键

  1.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 TCT + HPV联合筛查:TCT可以发现宫颈细胞的异常,HPV检测可以识别病毒的类型。
    • 筛查频率:有性生活后每年进行1次筛查;绝经后可以延长至每2 – 3年1次。
  2. 感染后怎么办
    • HPV阳性 + TCT正常:无需进行治疗,3 – 6个月后进行复查即可。
    • HPV阳性 + TCT异常:需要进行阴道镜活检,明确是否存在癌前病变。
    • 癌前病变:通过冷冻、激光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治愈率高达90%。

HPV感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它的无知和忽视。接种疫苗、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宫颈癌的“黄金三角”。

最新文章

生酮饮食真那么神?抗癌、减肥、降血糖?医生警告:别乱试,小心伤身!

热点

 

阅读19869

黑巧克力降血糖?牛奶巧克力长胖?真相来了!这样吃巧克力才能健康

热点

 

阅读10851

复合维生素:到底是健康新宠还是健康隐患?

热点

 

阅读17556

宝宝吃手竟藏着这么多学问,教爸妈巧妙引导避免不良习惯

育儿

 

阅读16153

“三高”来袭不再慌!一文读懂高危人群、防治六要点和中医养生防治妙法

热点

 

阅读17963

冀ICP备20220190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