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管理—两性健康—葳蕤366

三伏天阳气“告急”,这6个养阳小妙招必须码住

2025-07-24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在中医理论体系里,人体内有一种极为关键的“气”——阳气,它堪称各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动力源泉。

《黄帝内经》倡导“春夏养阳”,在又湿又热的三伏天,为何要着重养护阳气?又该如何养阳呢?《生命时报》(微信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特邀中医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本次受访专家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医师韩淑花,以及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

阳气与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阴阳二气,二者相互调和,身体机能才能正常运转,养生本质上就是养阳。《黄帝内经》中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表明人体与阳气的关系,就如同自然界与太阳的关系。没有太阳,自然界便没有生机;人若缺少阳气,寿命就会受到影响。

阳气在人体中发挥着温煦、推动、气化和保护的重要作用。养好阳气有助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升身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进展,实现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夏天养阳,就是把散失的阳气补回来。入秋后,阳气从体表回归体内,阴阳得以平衡,人就不容易生病,慢性病患者也不易复发,能平稳度过节气变化。

倘若身体阳气不足,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人体健康就会遭受影响,甚至寿命也会减损。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如过度贪凉、久坐、运动量不合理等,都会耗损阳气或阻碍阳气畅达。这也导致近年来,免疫力低下、腹泻、疲倦、手脚凉、颈肩腰腿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不断攀升。

三伏天为何耗阳气

在自然界中,阳气生于春,旺于夏,三伏天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充盈。但此时人体阳气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三伏天酷热难耐,人体阳气浮于肌表,容易随汗液“出逃”。出汗过多时,皮肤毛孔扩张,空调、风扇等“人造邪风”便会顺着毛孔侵入人体,伤及阳气。而且天气炎热时,人们常吃冰淇淋、喝冷饮,对于本身阳气就空虚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沉重打击。

人的阳气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来自父母的生殖之精;二是后天从日常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虽然阳气可通过饮食不断获取,但身体运转、工作学习、情绪波动等都在不断消耗阳气,阳气不足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一般会有以下表现:怕风怕冷,手脚发凉,夏天受不了空调、电扇直吹;胃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凉,夜尿多;容易疲倦,缺乏活力;胃口差,不能耐受寒凉饮食;大便软或不成形,容易腹泻;舌质偏淡,舌苔白或白腻。

做好六件事攒足阳气

夏天虽是阳气容易耗伤的季节,但也是攒足阳气、抵御“冬病”的关键时机。“养阳”并非一味“补阳”,具体养护方法如下:

早睡早起:夜间是阳气潜藏之时,要保证每天7 – 9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午间小憩可恢复体力,但不宜过长。

晒背泡脚:白天适当晒太阳,尤其是晒后背,有助于吸收自然界阳气,但要注意防晒和中暑。夏季在空调房要注意腹部、腰背部和下肢保暖,不可过度贪凉。养成睡前泡脚习惯,可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温和运动: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阳气,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大汗淋漓会损伤阳气。可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做瑜伽等温和运动,运动时间建议在清晨或傍晚,避开炎热时段。

饮食温补:阳虚者可多吃羊肉、核桃、韭菜、生姜等具有温阳作用的食物,避免贪食生冷、寒凉之品,如西瓜、梨、苦瓜等,脾胃虚寒者食用后易腹泻。

适当艾灸:艾灸是中医调理阳虚体质的常用方法,艾灸足三里、关元、命门等穴位,可温通经络、补充阳气。艾灸时要注意掌握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和伤阴。

情志调节:夏季要注重精神调养,避免大悲大喜,保持平心静气,让阳气保持在平衡限度内。

最新文章

警惕!体检报告里的“无害”结果,或许正在摧毁你的肝脏

热点

 

阅读15116

30岁和45岁:人体衰老的两个关键转折点

热点

 

阅读19647

久站、久坐、跷二郎腿……这几个行为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腰

健康

 

阅读18892

夏天膝关节疼痛高发期!科学防治方法务必掌握!

热点

 

阅读19569

四缝穴这个人体手部“宝藏奇穴”,竟能消食导滞祛痰化积,守护全家健康

健康

 

阅读10993

冀ICP备202201903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