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骄阳似火,人们都在绞尽脑汁防暑降温,却往往忽视了寒邪的悄然侵袭。殊不知,夏天的寒邪有时比冬天更具杀伤力。
中医将外界的寒凉之气归为风寒邪气。人体阳气随四季气温变化而改变,冬天气温低,阳气内收封藏,且人们注重防寒保暖,阳气不易被寒邪所伤。而夏至后,人体阳气达到顶峰,血管扩张,腠理开泄,此时若着凉,寒邪便易趁虚而入。夏季人们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寒邪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身体。
夏季寒邪不仅会慢慢累积成病根,还可能由表入里,侵犯经络、关节,引发风湿病、关节炎等,使慢性咳喘在冬天加重。寒邪入侵的典型信号有少汗、怕冷、头疼,轻则手足麻木、关节疼痛,重则可能导致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 30 多岁的女性,夏季每天吃 5 根冰棍,还长时间吹空调和风扇,两年后患上硬皮病,全身皮肤变硬变黑,内脏也受到损害,这就是寒邪由表入里的严重后果。
夏季寒邪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受凉,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等;二是饮食,如进食冷饮、冰镇水果等。
中医认为,炎夏外界暑热,人体心火正盛,最易驱赶体内积寒。《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长夏胜冬”的说法,也指出夏季培补阳气,冬季能阻遏风寒邪气侵袭。
那么,夏季该如何防寒呢?
传统医学主张“越热越要防寒”,不能因怕热而过度贪凉。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尤其要注意“人造风”。
出汗时不要吹凉风,无论是电扇风还是空调风,都易使风邪入体,伤及头面、咽喉等属阳部位,引发头痛、咽痒咳嗽等症状。应先在常温下待汗消退,擦干身体后再到电扇旁或空调房。
出汗后不要马上洗澡,冲冷水浴或游泳会让寒邪湿邪乘虚而入,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夏季尽量不冲冷水浴,建议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或用温毛巾擦身。出汗后想游泳,应在常温下休息 30 分钟以上,擦干汗再入水。
不要过分贪冷,少吃冷食,吃多了会使寒邪直中脾胃,出现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状。即便吃冷饮,也别太快太急。西瓜、绿豆汤等解渴消暑汤,常温饮用更好。
不要久穿汗湿衣服,湿衣服在空调房或身上不热时会变得又湿又冷,久穿会使寒邪湿邪入体致病。衣衫汗湿要勤洗勤换,出汗后及时擦汗。
此外,要护好咽喉(颈部)和后心(背部中央区域)这两个薄弱部位,出门带件长袖上衣或坎肩,进入较凉地方时立即穿上。
夏日防寒,刻不容缓,让我们重视起来,守护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