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健康管理—两性健康—葳蕤366

百日咳又来了?别当成普通感冒,有3类症状尽快就医

2025-07-18

你是否了解,6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旦感染百日咳,其住院率竟会高达63%?你是否知晓,成年人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隐形传染源”,自己却毫无察觉?你是否清楚,即便接种了疫苗,免疫力也只能维持6到10年?

百日咳的“三重伪装”:从“感冒”到“呼吸暂停”的演变

百日咳杆菌堪称一个“演技派高手”,极其擅长伪装和拖延,让人防不胜防。

卡他期(伪装期):7 – 10天的“温柔陷阱”

这一时期,其初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几乎毫无二致,患者会出现低热、流涕以及轻微咳嗽等症状。此时,患者的传染性最强,然而多数人却误以为这只是“小毛病”。例如,3个月大的小宝就被家人误当作“感冒”,直到咳嗽突然加剧,才被确诊为百日咳。

痉咳期:致命的“鸡鸣样咳嗽”

经过1 – 2周后,咳嗽会逐渐演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甚至会导致呕吐、大小便失禁。最为典型的特征便是咳嗽末的“鸡鸣样回声”,仿佛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叫”。对于婴儿而言,存在诸多危险信号,如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抽搐、意识丧失,以及舌系带溃疡(这是由于剧烈咳嗽摩擦所致)。而成人和青少年则面临着“隐性威胁”,他们的症状可能并不典型,仅表现为持续干咳,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过敏,却不知不觉成为家庭中的“隐形传染源”。

恢复期:漫长的“康复马拉松”

痉咳会逐渐减少,但整个病程可能会持续2 – 3个月,甚至更久。

百日咳的“传播链”:身边潜在的“定时炸弹”

百日咳的传染性极强,其基本再生数(R0值)高达12 – 17,比流感还要高!其传播方式主要有飞沫传播,即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细菌会随飞沫传播;还有密切接触传播,比如共用餐具、亲吻婴儿的嘴等行为,都可能直接将细菌传给易感者。高危人群包括6个月以下的婴儿,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且未接种疫苗,感染后死亡率高达0.5% – 1%;孕妇和新生儿,孕妇在孕晚期接种疫苗,可通过胎盘传递抗体保护胎儿;以及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成人,他们的免疫力衰退后,可能成为“隐形传染源”。

百日咳疫苗:唯一有效的“防护盾”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的“百白破疫苗”,需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1剂,18 – 24月龄加强1剂,其效果显著,可降低婴儿期重症百日咳风险90%以上。然而,也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有人认为“得过百日咳就免疫了”,实际上自然感染的免疫力仅能维持3 – 5年,疫苗保护期约6 – 10年;还有人觉得“成人不会得百日咳”,其实免疫力下降后,成年人也可能感染并传播病毒;另外,“抗生素能根治”也是错误的观念,抗生素仅能缩短传染期,对已出现的痉咳效果有限。重要提醒是,早产儿需按实际月龄接种疫苗,孕妇应在孕晚期接种疫苗以保护新生儿,家庭成员若出现持续咳嗽,应避免接触婴儿。

百日咳的“并发症风暴”:从肺炎到脑病的严重危害

百日咳不仅会带来剧烈咳嗽,还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痉咳期易继发感染,导致高热、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方面,婴幼儿因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压力骤增,可能引发肺血管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则是由于脑缺氧导致抽搐、意识障碍,严重者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数据警示我们,2024年我国监测数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百日咳发病率最高,5 – 9岁儿童发病率近年显著上升,可能与免疫力衰退和疫苗覆盖率下降有关。

如果孩子确诊百日咳:科学应对指南

若孩子确诊百日咳,首先要早发现、早隔离,疑似病例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隔离至抗生素治疗5天后,家庭成员需预防性用药(如阿奇霉素)。药物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红霉素),早期使用可缩短病程,重症需住院治疗,必要时吸氧、补液。日常护理要保持室内湿度50% – 60%,空气流通,饮食清淡,少量多餐,避免呕吐加重咳嗽,拍背助排痰,但需避开痉咳发作期。紧急信号包括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高热、意识模糊,剧烈呕吐导致脱水。

防患未然:每个家庭都该知道的“百日咳防御战”

疫苗是第一道防线,新生儿要按时接种百白破疫苗,不可漏种,青少年18岁后可考虑加强接种,孕妇孕27 – 36周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保护新生儿。防控“隐形传染源”方面,成人若出现持续咳嗽(>2周),应佩戴口罩,避免接触婴儿,家庭成员中有人确诊,其他成员需预防性用药。健康习惯筑起第二道屏障,要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时遮住口鼻,避免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百日咳绝非“咳一百天”的玩笑,而是一场关乎生命的严峻战役。它的狡猾在于“伪装”,它的凶险在于“拖延”。记住这三个关键数字:3月龄是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关键期,18月龄是加强免疫的黄金时间,21天是确诊后隔离的最低时限。

最新文章

别再只看实际年龄,器官年龄才是衰老健康新标准

健康

 

阅读17578

防大脑萎缩有妙招,5分钟舌头操+5种食物安排上

健康

 

阅读16559

小小踮脚动作,蕴藏大大健康玄机

健康

 

阅读16108

过度运动原来有这么多危害!这几种运动老人千万不要尝试!

老人

 

阅读17325

初伏来了,建议女人少吃绿豆和黄瓜,多吃这3样

热点

 

阅读16597

冀ICP备2022019038号-2